眾籌, 真的適合餐飲業(yè)嗎?
眾籌,2006年最早源于美國,是通過互聯(lián)網為某個項目籌集資金。流入中國是2011年,但在2014年以前一直屬于小眾的玩法,參與的人不多。近兩年來才開始風靡中國互聯(lián)網,成為大眾玩法,而且各界大佬從去年開始加速進駐這一領域。京東3月底上線股權眾籌,蘇寧4月中旬緊隨其后,平安隨后也進行了布局,愛麗螞蟻金服的股權眾籌平臺——螞蟻達客也在籌備中,眾籌開始進入怒放時代。
最近一年,很多餐飲同行對眾籌興致勃勃:我打算搞個眾籌店……
就在前幾天,中國最大的餐飲眾籌店關門倒閉,宣布眾籌失敗。
餐飲行業(yè)往往慢熱。今年開始,不少餐飲人熱火朝天的開始眾籌實體店,眾籌這陣風,終于從別的各行各業(yè)輾轉吹到餐飲。筆者本人,也曾經主導眾籌過一個項目,不過不是餐飲類別,因此對眾籌的游戲規(guī)則以及實施眾籌中易出現的各種問題,有自己的切身體會。
不過,回到餐飲,我想說的是,餐飲和其他行業(yè)不同,餐飲這種需要專業(yè)性、持續(xù)性運營、操作環(huán)節(jié)復雜多變的行業(yè)特性,決定了餐飲不是一個可輕易開展眾籌的行業(yè),大量的眾籌實驗,也證明了餐飲眾籌往往歸于一場“美好的愿望”。
Her Coffee
餐飲眾籌失敗連連最近已經曝光出很多餐飲眾籌失敗的案例:
1、長沙:印象湘江世紀城店,號稱最大眾籌餐廳倒閉,93個股東100萬元眾籌款化為泡影。
2、北京:Her Coffee,66位海歸白富美,眾籌132萬,開業(yè)一年后倒閉。
3、武漢:CC美咖,50位美女股東眾籌100萬,3個月后關店。發(fā)起人感言眾籌咖啡廳是不可能的。
4、長沙:炒匠餐飲,5萬參股十分之一,轟然關門,投資人血本無歸。
5、東莞:很多人咖啡館,141人參股,籌資62.5萬元,一年后倒閉。
6、杭州:聚咖啡,110人眾籌60萬,運營一年半后倒閉。
……
這家“印象湘江”——中國最大眾籌餐飲店,宣告失敗。
1、可迭代,即一代接一代的升級,消費者成為用戶后會持續(xù)購買;
2、邊界清晰(術語太專業(yè),只看后面解釋即可),即眾籌用戶最后拿到的是一款產品,沒有爭議性;
3、易有創(chuàng)新點,哪怕是微小的變化,也可以講出很多故事;
4、周期極短,眾籌只需要兌現一款產品或一本書,只要眾籌用戶拿到產品就算結束,無其他后遺癥;
5、就某款產品很容易編故事,賦予情懷。
餐飲眾籌“愿望”很美好但是,相比較之下,餐飲的特性決定了很難通過眾籌達到想要的效果。
餐飲眾籌的項目是實體運營店面,這種持續(xù)運營的店面,眾籌的唯一方式就是股權眾籌,即參與的人都成為店面的股東。
股權眾籌比實物眾籌復雜很多,不僅需要一系列的章程、協(xié)議,在目前政策法律及征信體系不足的社會大環(huán)境下,本身就是一大難點。
大家試想想,就是熟人、朋友、親戚之間的合伙生意,真正做到職責分明、合作融洽都很難,何況是一些互相并不熟知了解的眾籌股東之間,合作起來的難度可想而知。
餐飲人眾籌時,“愿望”往往是這樣的:
1、積累客戶資源,讓參與眾籌的人既成為顧客,又成為義務宣傳員。
一般餐飲眾籌,股東有幾十個,一帶十,十帶百,還沒開業(yè),知名度就打了出去,省卻了不少的營銷推廣費用。同時,股東身份的“榮譽感”,也讓股東們一遍遍的帶朋友來吃飯,無形中拉動營業(yè)額。
2、眾籌人脈資源。
最初參與眾籌的人多數有這個想法,通過項目結識不同階層的人,擴大自己的社交平臺。同時,也希望通過眾籌集合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干個事情。但是如果共同投資的項目不能共同獲益,無法做到心往一處使,甚至吵架吵到不可開交,所謂的人脈也隨之東流。
3、分擔資金壓力,減少投資風險。
發(fā)起眾籌的人,一般都是懷有這個最基本的出發(fā)點,才愿意拿出自己的項目出來眾籌。希望通過眾籌的方式分擔資金壓力,分散投資風險。
懷揣美好愿望的眾籌參與者,開始時往往都激情澎湃
為啥眾籌難成功?即使餐飲項目眾籌成功,成功募集了資金,但同時也會埋下失敗的基因,將來失敗的幾率極高。原因在于:
1、餐飲眾籌周期長,需要長期持續(xù)經營
和實物眾籌完全不同,實物眾籌最后的結果是,給參與者兌現一款產品、一本書或者一款包,只要拿到產品,眾籌就算結束。
但餐飲眾籌則不同,需要長期、持續(xù)的經營,而餐飲的回本期是不確定的,少則一年,多則兩三年,甚至多年回不了本,再甚至賠本,都有可能。餐飲,作為一個持續(xù)運營項目,周期長的特性,和眾籌參與者投錢就想分紅的短期目的,是矛盾的。這種矛盾,就會導致眾籌股東之間產生溝通分歧和內耗。
2、餐飲不是一次性眾籌就完畢,需要持續(xù)投入
實物眾籌更像是訂單式生產,先有需求,再按需定制,因為眾籌的資金相當于預交了生產的費用,眾籌發(fā)起人沒有任何的經濟壓力。
但餐飲,運營中需要持續(xù)的資金投入,不是一次性投入就能解決所有問題。一般來說,第一期資金都很容易籌到,大家都懷揣夢想和情懷,熱血沸騰的想干一番事業(yè),但是當第一階段錢花完之后,再投資就會心里打鼓,畢竟第一筆錢不算多,玩票就玩票了,如果虧了錢繼續(xù)往里扔,再投資的人會心有余悸,擔心是個無底洞。
3、餐飲需要專業(yè)團隊操盤
餐飲眾籌一般是兩種情況:一是眾籌發(fā)起人并非餐飲人,吸引的股東們也非餐飲人,他們認為餐飲門檻低,容易做,但由一群非專業(yè)人做餐飲,成功幾率事實證明不高;二是發(fā)起人是專業(yè)餐飲人,但股東們以非餐飲人為主(有社會關系的顧客為主),這樣的組合,因為對餐飲專業(yè)的理解不同,也很難達成思路一致。實物眾籌條件下,眾籌參與者并不具體參與產品開發(fā),只是從使用者的角度給研發(fā)人員提供參考意見,希望產品能夠不斷升級迭代。而餐飲則是貌似門檻低且容易發(fā)表言論的項目,任何人都可以從菜品到服務,從裝修到后勤,七嘴八舌的提出一大套似是而非的意見,對經營管理產生干擾。
4、餐飲操盤人的能力成成敗關鍵
餐飲是一個需要全情投入都未必能做好的行業(yè),從原料到菜品上桌,哪個環(huán)節(jié)做不好都有可能滿盤皆輸。另外,餐飲的不易標準化,使得操盤人的能力成為項目成敗的關鍵所在。眾籌使得股份被分化,真正操盤的人,未必能夠全情投入,即使投入,也很難像經營自己的企業(yè)視為生命。每個人擁有的權益都很少,即使投入的心血和時間再多,回報仍是按股權去分配。這樣的心理效應,做老板的應該都明白。
5、餐飲的特性使得參與者產生過高期待
餐飲眾籌和實物眾籌還有一個不同,就是容易吊起參與者的胃口,產生過高期待。實物眾籌,就明白的告訴參與者,最后的結果是一本什么樣的書或者一個什么樣的手機,但餐飲不同,為了增強餐飲項目的吸引力,眾籌發(fā)起人會忽略經營中的不確定性,把“未知”當“成功”來講:從快速收回投資到月月分紅,從第一家店到十家店到全國連鎖……但是,經營就有風險,投資就有可能賠本。
眾籌的人每人拿出幾千或幾萬元錢,對有錢人來講,因為占的股份少,不愿意過多參與,浪費時間和精力;對屌絲來講,因為沒有餐飲從業(yè)經歷,也不懂具體的經營管理,往往操心辦壞事。一開始大家都興致勃勃,積極團結,一旦飯店生意沒有達到預期,股東之間就會產生疑問和分歧。
6、餐飲做的是顧客大基數生意
眾籌確實可以籌集到更多顧客資源,但是,一家餐廳如果沒有足夠大的顧客基數,僅靠股東帶來的客源是有限的,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,真正的上座率還是來自于日積月累的大量顧客。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開店時“我的朋友很多、朋友很有社會關系、朋友都消費力很強”,這種人開店幾乎沒有成功的先例。
對餐飲眾籌的建議眾籌,的確代表著一種可能的方向,即便是股權眾籌。
去年11月,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,“要建立資本市場小額再融資快速機制,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”。餐飲,不是不可以眾籌,只是“理想很豐滿、現實很骨感”,如果真要做餐飲眾籌,有以下建議:
1、眾籌股東絕對不能參與經營,可以有建議權,可以帶朋友來吃飯,但沒有決策權。餐飲,一定交給專業(yè)團隊運營。
2、眾籌發(fā)起人占大股,股份比例最好在七成以上,絕對控股。
3、設立好公司章程,并做好實際操作過程中彌補漏洞的準備。資金使用公開、透明,最好有第三方監(jiān)管。
總之,開展眾籌前,三思而后行,無論是發(fā)起人還是入股人。
點擊圖片進入品深設計其他畫冊設計案例 點擊圖片進入品深設計其他標志/VIS設計案例 點擊圖片進入品深設計餐飲品牌策劃案例